如果你驅車從湛江海灣大橋往廣州方向行駛,途經吳川市黃坡鎮林屋村路段時,就會遠遠地望見一膠原蛋白座造型奇特的鐵塔孤零零地聳立在路旁的田野里,與周圍的環境似乎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當地村民告訴記者,這座形似巴黎“埃菲爾鐵塔”的建築已經成為了村莊的新地標,熟悉這兒的人只要一瞧見它,就知道林屋村到了。
  曾經,林屋村是一座典型的貧困村。經歷多次發展變遷後,林屋村現在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人均年收入過萬元,並接連獲得“全國文明村”、“中國十大魅力鄉村”等稱號。這座人口僅2000餘人的自然村還開辦了一間粵凱機械有限公司,培育出了100多名農民工程師,讓原本以農為生的msata村民吃上了“技術飯”。
  村裡建起“埃菲澎湖民宿爾鐵塔”
  記者來到林屋村時正值晚秋,村民惋惜地告訴記者,一個月前村裡的稻田剛被收割過。如果提早一點來,登上村裡的鐵塔俯瞰村莊,就能看見大片大片金黃色的稻田,那是林西裝外套屋村最美的時候。
  據村民介紹,這座看起來像微型觀光塔的鐵塔,實際上是村裡為解決村民飲水問題而建造的水塔。這座鋼塔高36米,全部用鋼鐵建造。塔頂有一個直徑6米、容積80立方米的網路行銷形似足球的多面體不鏽鋼儲水圓球,塔身中部有一個看臺,可以作為觀光之用。登上鐵塔看臺,整個林屋村的面貌便可盡收眼底。
  曾經,林屋村部分區域面臨著缺水的問題。為瞭解決這一難題,村幹部發動村中老闆、村民集資,共花費180多萬元建造了這座水塔。鐵塔不僅使村民飲水難的問題得到有效改善,還成為了村裡的新地標。
  值得一提的是,這座鋼鐵水塔是由林屋村村辦企業——廣東粵凱機械有限公司組織興建的,負責設計和建造水塔的工程師幾乎都是林屋村的村民。
  村民自學成為工程師
  在粵凱機械廠的展示廳,記者瞭解到了該廠的發展歷程。解放後初期,林屋村還是一條貧困村。1968年,該村時任黨支部書記林文芳為了改變村裡貧困落後的狀況,發動村民每人合資一斤花生米,折款720元作為啟動資金,辦起一間集體企業——吳川市林屋機械廠。這就是現今廣東粵凱機械有限公司的前身。
  林屋村民小組組長、廣東粵凱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林巧才告訴記者,該企業主要生產糖酒等食品加工機械,其產品遠銷海內外。村裡時常有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甚至遠至埃塞俄比亞、伊朗等國的客人來工廠下訂單。村民對此也見怪不怪了。
  許多村民半路出家,自學機械製造知識,投入到工廠的機械生產中來。不少村民甚至通過了國家資格認證,成為技術人員和工程師。目前,林屋村獲得助理工程師以上資格的村民有100多人。原本只在村內從事農活的村民,現在到海外出差也已成為家常便飯。
  致富不忘反哺民生
  隨著林屋村逐漸富裕,該村的村容村貌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如今的林屋村,不少村民家都蓋起了小洋樓,院子里停著小汽車。同時,村集體還大手筆投入民生建設和村中環境整治工作,使該村面貌煥然一新。
  據瞭解,近年來林屋村先後投入4000多萬元建成幼兒園、小學、中學各一所;投入近1000萬元建成了農貿市場、露天劇場、公共廁所、文化樓;投入1000多萬元進行農田方格化、坡地噴灌自動化、農田水利排灌半自動化、機耕路硬底化建設;村裡實行種子、機耕、排灌、收割“四免費”,實行種子、播種、排灌、殺蟲、收割“五統一”,使農民能過上開車去耕田的好日子。
  “我們最近還在村裡9公里長的道路兩邊全都建好了265盞路燈,方便村民晚上回家。”林巧才說,村民的社保、醫保資金,都由村集體支付。為此,林屋村每年需耗費不少開支。去年,林屋村在教育方面的資金投入達87萬元,主要用於獎學獎教等。
  林屋村村民富起來後,並沒有忘記回饋社會。今年4月,四川雅安地震發生後,林巧才組織林屋村村民和廣東粵凱機械有限公司員工為災區捐款,共籌得85800元善款,以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
  南方日報記者 範琛 崔財鑫
  通訊員 王裕  (原標題:小鄉村走出百名農民工程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n75tnxix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